新疆大学资源与环境科学学院简介

新疆大学资源与环境科学学院的前身是成立于1952年的新疆民族学院史地系。1974年成立新疆大学地理系。2001年9月与新疆工学院资环系、新疆大学干旱生态研究所合并成立新疆大学资源与环境科学学院。

根据自治区经济社会发展对急需紧缺人才的需求,2004年资环学院的旅游管理专业和部分师资分离出去,成立新疆大学旅游学院;2008年地质勘查与矿产普查专业、勘查技术专业、采矿工程专业和部分师资分离出去,成立地质勘查与工程学院。

师资队伍建设

全院现有教职工65人,其中专任教师47人,“天山学者”特聘教授1名,教授12名,副教授24名,90%以上的教师具有硕士、博士学位,已形成一支由国内知名学术带头人、学术骨干为代表的,能适应21世纪科技发展需要、专业配套、发展潜力大、年龄和学科结构合理、具有良好的合作意识、整体优势明显、了解国际前沿、具有一定国际竞争能力的教学科研队伍。研究领域覆盖了地理、地质、水文、气象、生态、环境、土地、规划等相关专业学科方向,在新疆生态环境的修复与治理、水资源保护和利用、土地利用与规划、空间信息技术应用等方面,为国家和新疆的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才培养做出了突出贡献。

学科建设

资源与环境科学学院1997年成为新疆大学“211工程”重点学科群建设单位之一。通过十多年的发展,学院现有地理学、生态学2个一级学科博士点;自然地理、人文地理、地图学与地理信息系统、生态学、环境科学5个学术型硕士学位点和1个环境工程专业硕士学位点;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、地理科学、地理信息系统、生态学、环境科学、遥感科学与技术6个本科专业;建有1个地理学博士后科研流动站,形成了完整的本科、硕士、博士三个层次的办学体系。

人才培养

随着学科发展和师资队伍的壮大,博士和硕士研究生的招生人数逐年增加。截止2011年12月,学院有在校博士生36人、硕士生286人、本科生568人。近5年来,为国家机关、科研院所、企事业单位培养了33名博士、450余名硕士和1500余名学士。他们已成为国家机关、大中专院校、科研院所、国土资源、农林畜牧、气象环保等行业部门的管理者和专业技术人员。

学院十分重视学生的全面素质培养,重视加强学生党团组织建设,每年投入数万元经费支持学生开展社团建设、课外学术与科技、文体娱乐、社会实践与野外考察活动。学院还建立了比较完善的奖助学金和勤工俭学资助体系,奖励和资助在科研活动中成绩突出的硕、博研究生和品学兼优的本科生。

科学研究

近5年,学院先后承担国家和地方各类科研项目233项,累计到位科研经费总额3882.45万元;获得11项省部级科研奖励;发表学术论文1000多篇,其中SCI17篇、EI29篇、国内核心期刊500多篇;出版专著10余部。

实验室、实验基地建设

目前,学院已建成了绿洲生态实验中心(由基础生态实验室、植物生理生态实验室、植物标本实验室、植物形态结构实验室、污染生态实验室组成)、环境科学与工程实验中心(由环境监测实验室、环境微生物实验室、环境工程实验室组成)、地理科学实验中心(由土壤及水化学实验室、地质地貌实验室、气象实验室组成)、地球信息实验中心(由摄影测量实验室、地理信息系统实验室组成)五个基础实验中心。

在这些基础实验室的基础上,已建成绿洲生态教育部重点实验室(省部共建)、新疆绿洲生态重点实验室、新疆大学“3S”技术应用重点实验室和“干旱半干旱区可持续发展研究中心”。依托国际中心建立了中国第一个“海外智力为国服务新疆工作基地”;在教育部“西部资源环境网上合作研究中心”新疆大学分中心的基础上, 建立了西部生态环境与资源文献数据库、基本建成西部生态环境研究成果数据库、初步建成新疆生态环境本底空间数据库、退化生态系统环境重建与绿洲稳定性资源环境论坛。